2017年第2期
                    • 高校优秀论文奖学金暨研发机构人才储备计划专栏 •
                    低水力负荷下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及胞外聚合物关键组分对该污泥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付尧,暴瑞玲,顾文卓,严晓菊,吴娟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引用本文:付尧,暴瑞玲,顾文卓,等.低水力负荷下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及胞外聚合物关键组分对该污泥稳定性的影响[J].净水技术,2017,36(2):11-18.
                    
                                                摘要:使用一种快速启动SBAR反应器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在此基础上研究污泥颗粒化过程与解体过程中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反应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以及三种胞外聚合物(EPS)关键组分含量的变化对颗粒污泥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低水力负荷条件下,通过缩短沉淀时间、改变进水基质浓度等措施,反应器在92 d时完全形成淡黄色、小粒径、不规则形状的颗粒污泥;同时完全颗粒化后,SVI保持在50mL/g以下,MLSS保持在4.0g/L以上。(2)在144 d的运行时间内,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均在91.18%以上,出水COD浓度均在50 mg/L以下;而TP的处理效果波动较大,去处率在49.25%99.22%;除启动过程外,反应器对NH4+-N的去除效果达到80%以上。(3)颗粒污泥中溶解型EPS(S-EPS)、松散结合型EPS(LB-EPS)的含量较少且变化不明显,而紧密结合型EPS(TB-EPS)中的蛋白质(PN)在颗粒污泥的形成与解体过程中变化明显,当维持在3540 mg/g MLSS时,颗粒污泥可以保持稳定。
                                                关键词:胞外聚合物(EPS),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变化特性
                                                基金资助:基于光催化/膜分离反应器对难降解有机物连续光催化降解过程中光催化剂使用寿命及影响因素的研究(51208172)
                     
                    
                    
                                            
                    
                    
                                                
                            
                            
                                 
                                查看
                             
                            
                            点击量: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