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详情

2025年第3期
• 污水处理与回用 •

生物滤墙-水下森林耦合工艺在农村微黑臭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作者:陈建军,伍惠郡,张华俊,李保庆,谢沁颖,詹景怡,张文磊
作者单位: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
引用本文:陈建军, 伍惠郡, 张华俊, 等.生物滤墙-水下森林耦合工艺在农村微黑臭水体治理中的应用[J].净水技术, 2025, 44(3): 86-95.
摘要:【目的】 近些年来乡村生活生产方式转变引起的环境问题愈发严峻,农村微黑臭水体是严重影响农村人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民生难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生物滤墙与水下森林耦合技术的农村微黑臭水体治理方法,重点阐述了该耦合技术的设计原理、构建方法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控源截污基础上,采用生物滤墙-水下森林耦合技术对某农村微黑臭水体进行治理,文章生物滤墙沿水体靠近居民活动区域边沿铺设,具有能解决填料清洗不便的技术问题的特征,水下森林为以沉水植物为核心的“沉、浮、挺”水生植物生态系统。【结果】 通过试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生物滤墙-水下森林耦合技术可使黑臭水塘水质明显改善,在近3 个月的治理中,水体透明度(SD)提高67.27%,溶解氧(DO)提高8.5 倍,化学需氧量(COD<sub>Cr</sub>)、氨氮、总氮(TN)、总磷(TP)分别降低39.61%、58.90%、69.74%和33.33%;后又经过6 个月的维护期,水体SD 提高7 倍,DO 提高10.4 倍,COD<sub>Cr</sub>、氨氮、TN、TP 分别下降67.05%、83.36%、84.23%和72.22%;可实现水质指标达到地表水Ⅲ类及以上。水塘底泥有机指数和污染指数经处理后分别降低93.05%和87.63%,其底泥指数由重污染向轻度污染转变。【结论】 由此表明,生物滤墙-水下森林耦合工艺可实现农村微黑臭水体良好治理,为农村微黑臭水体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解决方案。应进一步加强对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以更好地解决农村小微黑臭水体治理问题。
关键词:生物滤墙,水下森林系统,农村,微黑臭水体,生态修复
基金资助:2023 年佛山市科技创新项目(2320001007245);2022 年广东省高校重点平台及科研项目(2022KCXTD049);2022 年校长基金项目(K640422062406);2024 年校长基金项目(K680524012612)
下载
下载量:236
查看
点击量: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