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6期
• 水源与饮用水保障 •
黄河流域地表水中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的分布及饮用水潜在安全风险分析
作者:郭风巧,邬晶晶,郝天,孙雪梓
作者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住房城乡建设部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引用本文:郭风巧, 邬晶晶, 郝天, 等.黄河流域地表水中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的分布及饮用水潜在安全风险分析[J].净水技术, 2025, 44(6): 62-70.
摘要:【目的】 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在黄河流域分布广泛,评估其对饮用水的潜在安全风险,对于加强黄河流域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文章调研了2016 年—2024 年黄河流域水体中PFASs 浓度情况,分析了上中下游主要PFASs 种类及来源,探讨了现行饮用水工艺对PFASs 可处理性,结合流域内179 家地表水水厂所采用的工艺情况,阐明了当前水源水中PFASs 对饮用水的潜在安全风险。 【结果】 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地表水中PFASs 质量浓度为ng/L ~μg/L 级别,全氟辛酸(PFOA)、全氟辛烷磺酸(PFOS)等化合物为主要污染种类,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农业活动和生活污水,氟化工、纺织、造纸、电镀、消防、皮革、冶金等行业是主要工业排放源。 黄河流域地表水源水中PFOA 和PFOS 最高检出浓度均低于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限值规定,采用美国饮用水标准判定时,上游地表水水厂处理后的饮用水均能满足标准限值要求,中、下游分别有95.2%、67.4%的地表水水厂处理后的饮用水尚不能满足标准要求,表明黄河流域中、下游的PFASs 具有潜在的饮用水安全风险。 【结论】 为防范上述风险,一方面应促进企业清洁生产实现源头控制,另一方面加强对水源水中PFASs 浓度的监测,并根据需求升级水厂处理工艺。
关键词:黄河流域;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水厂工艺;可处理性;清洁生产
基金资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黄河流域高风险污染物饮用水工艺可处理性评估(2021YFC32008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