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丝状菌膨胀是污水处理厂运行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通常会造成处理水量降低、出水悬浮物超标等,尤其间歇流工艺会因为生化系统泥水不分离而无法正常运转。 因此,控制丝状菌的过量增长对于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方法】 文章介绍了某县城循环曝气活性污泥(CASS)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2 万m3/d,进入冬季之后,受进水负荷冲击和进水低温双重因素的影响致使该污水处理厂发生了严重的污泥膨胀,出水COD、氨氮、TN 指标超标。 为尽快恢复CASS 工艺的正常运行,分两阶段对系统进行调整:第一阶段通过投加聚丙烯酰胺(PAM)、延长曝气时间、控制溶解氧等措施,系统运行状况未得到有效改善;第二阶段采取了加快排泥、人工清理浮泥,优化运行时序、稳定进水负荷、严格控制曝气和溶解氧等措施,系统污泥膨胀情况得到有效控制。 【结果】 经过调整,污泥沉降比(SV30)从98%降低至70%以下,出水COD、氨氮、TP、TN 指标从调试期间的平均37.14、3.60、0.33、16.12 mg/L 降低至达标限以内。 系统在40 d 时间内基本恢复正常,处理水量由调试期间的1.4 万m3/d 提高到2 万m3/d。 【结论】 进水低温是引起CASS 工艺丝状菌膨胀的主要因素,而负荷冲击是导致出水水质超标的直接原因;同时高污泥负荷和长期低溶解氧进一步加剧了丝状菌的增长,是污泥膨胀的间接因素。 建议污水处理厂在进入冬季之前要及时排泥换泥、调整运行工况以抑制丝状菌增长;日常运行中要合理安排操作工序,严格控制进水负荷、溶解氧、污泥龄等参数,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关键词:循环曝气活性污泥工艺(CASS),低温,进水负荷冲击,丝状菌膨胀,工艺运行优化
基金资助: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