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 针对北方城市内涝防控与雨水资源化利用需求,研究以北京市通州区某主题公园为例,系统研究渗透池技术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工程应用及其综合效益,旨在验证渗透池技术在大型园区的建设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及海绵城市设施的设置与优化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方法 】 根据相关规范及北京地方标准,对园区所需调蓄容积进行计算,确定园区设计最小调蓄容积。基于工程现场实际情况对调蓄池进行详细设计后,构建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划分汇水区,分别对5、20、50年一遇的暴雨进行模拟,分析渗透池在不同重现期暴雨下的水位动态、容积利用率及外排总量变化。工程实施后,结合主题公园渗透池的实际建设情况及运行效果开展论证。【结果 】 在5年一遇暴雨下,渗透池系统削减外排总量为20.9%,实现雨水不外排,满足规范要求;50年一遇暴雨时,渗透池容积利用率达71.5%,峰值流量延迟1.5~2.2 h,具有应对极端降雨的缓冲能力。与传统混凝土调蓄池相比,建设成本降低32%,且无需设置水泵,降低运行成本。【结论 】 渗透池技术可有效拦截初期雨水污染物,且园区内无积水点产生,内涝防治标准达到50年一遇要求。其与景观绿化的有机融合兼具生态修复与美学提升功能,为北方海绵城市建设和大型园区海绵设施选择提供了可复用的技术范式与工程经验。
关键词:渗透池,海绵城市,雨水利用,雨水调蓄,SWMM
基金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