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乡村生态振兴的关键一环,如何实现污水高效处理与资源循环利用的有机结合,一直是行业研究的重点。近日,长江科学院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郭伟杰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相关研究发表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净水技术》,为农村水环境治理领域注入新活力。
技术创新:组合工艺实现 "分级处理 + 精准回用"
郭伟杰团队以浙江省永康市某农村为研究样本,创新性地提出 "生物接触氧化 - 潜流人工湿地" 组合工艺,通过工艺耦合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的高效净化与资源化利用的双重目标,其技术亮点尤为突出。
在处理效能上,该工艺展现出极强的污染物去除能力。针对农村生活污水中典型污染物,工程运行期间对 TP、NH3-N、COD、BOD5 等关键指标的平均去除率表现优异,经处理后出水的 11 项主要指标可根据季节需求精准达标 —— 灌溉期(4 月至 10 月)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非灌溉期(11 月至次年 3 月)则符合《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实现了 "一水处理、双向达标" 的精准控制。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创新的应用模式。团队将处理后污水与当地农业生产需求深度结合:灌溉期出水直接供给该村苗木基地,非灌溉期则引入荷花种植塘,形成 "污水处理 - 农田灌溉 - 水生种植" 的循环链条,彻底改变了传统处理模式中 "处理即终点" 的局限,实现了水资源的梯次利用。
实践价值:为乡村治污提供可复制范本
该研究的核心价值在于破解了农村污水治理 "建得起、难运行、无效益" 的痛点。郭伟杰团队通过实际工程验证,证明该组合工艺适配农村污水排放量波动大、水质成分复杂的特点,工程设计规模为 30 m³/d,实际运行中可灵活应对 12~20 m³/d 的处理需求,且具有运行成本低、维护难度小的优势,高度契合农村地区的运维条件。
作为正高级工程师,郭伟杰长期深耕人工湿地技术研究,其团队此前已在湿地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智能化处理装置研发等领域取得多项成果,此次组合工艺的成功应用,进一步丰富了农村污水处理的技术储备,为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及类似生态条件下的农村污水治理提供了 "可复制、可推广" 的实践范本,对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保障流域水环境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权威平台:《净水技术》引领行业创新方向
这项极具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得以发表的《净水技术》,是我国市政给排水和工业水处理领域的权威核心期刊。创刊于 1982 年的该期刊,坚持 "顶天立地" 的办刊宗旨,既聚焦前沿理论创新,又注重实践应用指导,常设 "污水处理与回用"" 城镇给排水工程设计案例专栏 " 等特色栏目,其内容被美国《化学文摘》(C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等多个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收录,2025 年更成功入选 ICI World of Journals 国际数据库,学术影响力与国际认可度持续提升。
对于水务行业科研人员、设计院工程师及农村环保工作者而言,《净水技术》无疑是获取前沿技术、借鉴实践经验的核心载体。目前 2026 年期刊订阅已全面开启,通过邮发代码 4-652 即可订阅,持续关注这份期刊,将第一时间掌握包括农村污水治理在内的水处理领域创新成果,为相关研究与工程实践提供宝贵指引。
收录情况: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
· 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SCD)
· 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核心期刊(A)
·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
· 开放存取目录数据库(DOAJ)收录
· 俄罗斯《文摘杂志》(AJ)收录
·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收录
· Research4Life(HINARI)收录
· 波兰哥白尼索引期刊数据库(ICI World of Journals)收录

主管单位:
·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 上海市净水技术学会
· 上海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中心有限公司
学术支持:
·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主 编:顾玉亮
执行主编:阮辰旼
国内刊号:CN 31-1513/TQ
国际刊号:ISSN 1009-0177
邮发代码: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