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7期
• 城镇水系统全流程水质监测技术专栏 •
太湖某水源地主要致嗅物质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作者:乔茜,高志霖,曲军辉,胡宗长
作者单位: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无锡监测站<无锡市政公用检测有限公司>;无锡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引用本文:乔茜, 高志霖, 曲军辉, 等.太湖某水源地主要致嗅物质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J].净水技术, 2025, 44(7): 202-209.
摘要:【目的】 近年来,太湖地区水源地嗅味异常问题呈现频发状态,探究水源地嗅味物质变化规律和来源,对提高水厂嗅味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有重要意义。 【方法】 文章以2022 年太湖某饮用水源地A 为研究对象,对该水源水中2-甲基异莰醇(2-MIB)、土臭素(GSM)、β-环柠檬醛(β-cyc)和β-紫罗兰酮(β-ion)4 种常见致嗅物质以及藻类、总磷、总氮、温度等环境指标进行检测,并通过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对4 种致嗅物质的变化规律和来源进行分析。 【结果】 太湖水源地在高温期以蓝藻为优势藻种,其中可致嗅藻种伪鱼腥藻和微囊藻数量在蓝藻中占比最高可达44.4%和97.7%,水源地主要嗅味物质为2-MIB。 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MIB 和GSM 浓度变化与伪鱼腥藻数量呈显著正相关,β-cyc 浓度与微囊藻数量呈显著正相关。 嗅味物质变化节点与藻类数量并不完全一致,存在时空差异性。 引水工程会显著改变太湖水源地理化条件,但氮、磷在藻类生长和嗅味物质变化中非关键因素。 【结论】 太湖水源地4 种致嗅物质的变化与藻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同时引水工程和高温、大风等异常气象条件会加剧水体嗅味问题。 水厂应综合考虑气象变化和藻类生长状况,对可能突发的嗅味异常事件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关键词:2-甲基异莰醇(2-MIB),土臭素(GSM),β-环柠檬醛(β-cyc),β-紫罗兰酮(β-ion),藻类,变化规律,来源
基金资助: